农业农村部:进一步减少农用化肥施用总量
农业农村部近日印发《到2025年化肥减量化行动方案》和《到2025年化学农药减量化行动方案》。
《到2025年化肥减量化行动方案》提出,建立健全以“高产、优质、经济、环保”为导向的现代科学施肥技术体系,完善肥效监测评价体系,探索建立公益性与市场化融合互补的“一主多元”科学施肥推广服务体系,加快构建完备的化肥减量化法规政策、制度标准和工作机制,着力实现“一减三提”。
【资料图】
进一步提高化肥利用率。推广施肥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机具,全面提升科学施肥水平,到2025年全国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达到43%。
《到2025年化学农药减量化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建立健全环境友好、生态包容的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体系,农药使用品种结构更加合理,科学安全用药技术水平全面提升,力争化学农药使用总量保持持续下降势头。
化学农药使用强度: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化学农药使用强度(单位播种面积化学农药使用折百量,下同)力争比“十三五”期间降低5%;果菜茶等经济作物化学农药使用强度力争比“十三五”期间降低10%。
各地加快冬修水利建设 夯实基础惠民生
冬季是我国大中型灌区建设和改造施工的黄金期。眼下,各地正在加速推进灌区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为来年粮食生产夯实基础。
水利部最新发布,截至目前,今年安排投资的529处大中型灌区建设和改造项目已完成投资337.6亿元,完成率87%。
位山灌区是山东省最大的灌区,承担着540万亩耕地的灌溉任务。眼下,灌区正依托智慧平台,打造数字高效灌区。在安装了全自动轨道测流系统和远程闸控系统后,测流精度和农田高效节水灌溉效率均显著提高。
在湖北漳河灌区,工人们正忙着续建支渠分渠,建立节制闸、分水闸等设施,全力打通灌溉“最后一公里”。目前,漳河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进展顺利,进度已达八成。
在河南新乡,总投资超6亿元的人民胜利渠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六个标段开足马力,全面推进施工进度。当前,二期工程已完成83%的建设任务,预计今年底将完成本期建设任务,确保来年小麦春灌用水。
《粮食流通行政执法办法》发布
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粮食流通行政执法办法》,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规范粮食和物资储备行政管理部门粮食流通行政执法行为,《办法》将于2023年1月1日起施行。《办法》包括立案调查、查封扣押、行政处罚决定等七大章节,涵盖了当前粮食流通行政执法工作的主要方面,其中列举了25项粮食经营者违法违规行为,除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的外,应当立案调查。
这25项粮食经营者违法违规行为包括:粮食收购企业、仓储单位未按照规定备案,或者提供虚假备案信息;粮食收购企业未及时向售粮者支付售粮款,时间三十日以上且涉及金额三千元以上,或者其他粮食收购者未及时向售粮者支付售粮款被举报;粮食收购者未执行国家粮食质量标准,涉及粮食数量较大;粮食收购者收购粮食,对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粮食未作为非食用用途单独储存;粮食储存企业未按照规定进行粮食销售出库质量安全检验,涉及粮食数量五吨以上;粮食收购者、粮食储存企业非法销售不得作为食用用途销售的粮食等等。全国“消费帮扶助农增收集中行动” 开展
近日,国家乡村振兴局综合司印发《关于组织开展“消费帮扶助农增收集中行动”的通知》,定于2022年11月至2023年2月,组织东部省市、有关中央定点帮扶单位、电商平台企业等相关方面力量开展“消费帮扶助农增收集中行动”,旨在通过政府引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政策支持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线上平台与线下渠道相结合、集中发动与持续推进相结合等方式,广泛动员各方面社会力量帮助脱贫地区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解决农产品滞销卖难问题,大力营造全社会参与消费帮扶的良好氛围。前期,国家乡村振兴局对脱贫地区产业覆盖面广、生产规模较大、与农民群众特别是脱贫群众和监测对象增收紧密关联的农产品滞销情况进行排查梳理,形成了需重点帮助销售农产品目录。集中行动期间,参与各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同步开展东西部协作消费帮扶助农增收集中行动、高校消费帮扶助农增收集中行动、金融机构消费帮扶助农增收集中行动、中央企业消费帮扶助农增收集中行动、消费帮扶进军营集中行动、电商消费帮扶助农增收集中行动六大专项行动,形成消费帮扶工作合力,助力脱贫地区滞销农产品销售。集中行动结束后,国家乡村振兴局将会同相关部门通过专题发布会、案例推介等方式,通报表扬、集中宣传参与积极、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企业,健全完善长效稳定的产销对接机制,营造消费帮扶你我同行、全民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成功
从文化和旅游部获悉,北京时间11月29日晚,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在摩洛哥拉巴特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7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我国共有43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居世界第一。据了解,“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相关44个项目已先后列入国务院批准公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为确保该遗产项目的存续力,增强传承活力,相关社区、群体和个人于2020年12月成立保护工作组,联合制定了《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五年保护计划(2021—2025)》,将鼓励传承人按照传统方式授徒传艺,依托中职院校和高等院校培养专门人才,巩固代际传承;举办保护传承培训班,加强能力建设;建立研学基地,编写普及读本,开展相关巡展活动,提高青少年的保护意识。我国累计批准地理标志产品达2495个
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保护司司长张志成11月30日在国家知识产权局1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截至2022年10月,我国累计批准地理标志产品2495个,2021年地理标志产品直接产值达7033.76亿元,我国地理标志产品实现量质齐升。
张志成介绍,五年来,地理标志领域改革持续深化,组织开展了两批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核准改革试点,涵盖全国20个省份,市场主体使用专用标志更加便捷。在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103个,覆盖18个中西部省份以及多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保护了一批高附加值的地理标志产品。
对外合作方面,张志成介绍,2021年3月1日,中欧地理标志保护与合作协定正式生效。截至目前,通过单独申请、互认试点和协定互保等模式累计实现110个中国地理标志在欧保护,134个欧盟地理标志在华保护。
下一步,国家知识产权局将进一步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加强政策衔接,尽快建立地理标志统一认定制度并组织实施。
海南省地方猪产业技术体系启动
12月1日上午,海南省地方猪产业技术体系启动会在海南省农业科学院召开,宣布建立海南省地方猪产业技术体系,这也是国内首个地方猪产业技术体系。
近年来,海南一直高度重视生猪生产,先后发布《关于促进生猪产业转型升级保障市场供应的若干意见》等支持政策,要求稳定生猪生产和市场供应,大力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据海南省农业农村厅相关部门对行业数据统计:今年1-9月份,海南省生猪累计出栏342万头,9月底生猪存栏290万头。
海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孙法军表示,海南省地方猪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是海南进一步加快地方猪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地方猪产业技术体系聚焦产业发展,明确研究定位,提高政治站位,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化产学研结合,大力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切实增强体系凝聚力,做好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升产业竞争力,助力乡村振兴。
行业首部零售企业开展余量食物捐赠实践指南发布
为进一步推动零售业减少食物浪费,11月28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日前发布《零售企业开展余量食物捐赠实践指南》,鼓励零售企业将临期食品等余量食物进行捐赠,积极引导连锁企业减少食物浪费,推动行业绿色低碳发展。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有关负责人介绍,《指南》是在分析国内外企业实践经验基础上,研究国际相关机构余量食物再分配路径,并结合连锁超市、便利店等零售企业经营特点进行编写,旨在为连锁零售企业及相关方提供切实可行的项目管理方案,动员多层次社会资源和力量,将减少食物浪费行动落到实处。《指南》介绍,捐赠企业在识别经营范围内余量食物中的可捐赠食物后,可委托第三方公益机构,以固定频次将余量食物分发至匹配的受捐赠机构(接收方);或通过实体经营门店、货仓,对经营范围内的可捐赠食物进行识别和整理后,直接分发至接收方。贵州省白酒产业发展促进会成立
11月29日,经贵州省人民政府同意,由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组织召开的贵州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暨促进会成立大会在贵阳举行,大会推选产生了第一届促进会领导班子,并举行了贵州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贵州省白酒产业发展促进会是具有政府背景的民间组织,由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作为业务主管单位,旨在打造会员信赖、政府放心、行业有地位、社会有影响的全国一流酒业协会。贵州省筹建白酒产业发展促进会,目的就是统筹行业发展,进一步延长产业链布局,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强带动力、提高贡献率;就是要求促进会切实发挥政府和企业桥梁纽带作用,强化行业自我管理意识、统筹推动产区企业规范发展。
业内认为,此次促进会的成立以及高质量发展研究,不仅将为贵州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蓄势,还能促进行业竞合发展,进一步提升贵州白酒在全国的知名度、美誉度,打造贵州白酒产区品牌。
来源: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新华社等标签: